|
騰訊殺入智慧社區:物業公司的朋友or對手遼寧杰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布局社區場景第三年,騰訊將智慧社區平臺“騰訊海納”進行升級,在進入產業互聯網生態的背景下,這一業務正從應用場景和應用層產品兩大方向上,去構建愈發龐大的“朋友圈”。 騰訊海納智慧社區總經理章顯在2019騰訊云智慧社區生態大會上總結出的四點,正好解釋了三年前騰訊為何進入社區場景。 社區物業的信息化水平遠遠無法滿足業主的需求;社區覆蓋了城市近8億人口,市場非常大;智慧社區是典型的C2B產品,憑借騰訊在C端的普及程度,能夠發揮TOC優勢;中國有11萬家物業公司,這些TO B的社區服務角色需要一個第三方平臺來建立連接。 對于物業市場成長性判斷,三年后被全國智標委主任馬虹的話印證。她說,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家突然發現智慧社區是一個非常大、非常接地氣、能夠觸達C端應用場景。“大量資本介入到智慧社區建設,這是一片藍海。” 因此,近兩年智慧社區領域迅速聚起一大波不同類型的入局者,騰訊是其中一員,其面臨的對手不乏背靠開發商、自身已經具備足夠能力搭建智慧社區平臺的物業公司。如果從應用場景的擴張模式來觀察,這些物業公司的另一重身份,也可能是騰訊海納正在尋找的合作伙伴。 無論是朋友還是對手,章顯說,騰訊把自己定義為工具,只是希望提供底層技術和平臺。大家(合作伙伴)把東西放在這兒,這個數據價值不僅對物業公司,包括對政府做社區治理都非常有意義。 尋找機會騰訊與智慧社區的故事緣于三年前。 如今已是騰訊海納智慧社區總經理的章顯,彼時開始負責騰訊“互聯網+城市”相關業務。在工作中深入接觸社區場景后,他萌生了做智慧社區的想法。 戰爭還未打響,橫亙在騰訊面前的競爭對手,遠不止一個,除了社區垂直場景領域層出不窮的創業公司,部分房企也開始將目光投向社區服務應用。 章顯抱著信念——騰訊在這一領域仍大有“做頭”。支撐他想法的理由有兩個:一方面,頭部地產公司都在做自己的社區產品,如果沒有建立強連接,很容易演變成孤島;另一方面,全國社區數量眾多,需要一個綜合社區服務應用。“這是個萬億份額的市場。”章顯下了一個判斷。 一個關于智慧社區的小版本在騰訊內部悄然誕生,意圖尋找智能化業務在社區場景下的機會。 濱江物業是騰訊智慧社區業務的第一個客戶,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信息化建設對社區改造的濱江物業,在接受完騰訊團隊調研后,當場決定“拿出一個千人小區,物業聽你們調遣,全力配合你們做用戶測試,我們一起看看效果”。 2018年是智慧社區的建設元年。幾經嘗試,騰訊晉升為智慧社區的“搶跑者”,2017年底,“騰訊海納”,正式對外發布一系列產品。 近兩年內部摸索讓騰訊得出一個結論,僅憑自身力量難以在物業領域實現完全覆蓋,社區這一場景還是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生態資源協同發展。 同個時間點,智慧社區面臨一個現實:從2015年開始,大量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應運而生,這些創業公司的共性在于,因自身力量相對比較單薄,可能遭遇創業失敗。 騰訊海納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智慧社區開放平臺基于微信體系搭建而成,在實操層面提供底層技術以及平臺入口,定位聚焦在“助手”與“工具箱”兩大功能上,無論具體應用場景,還是應用層產品,更多選擇以合作模式切入。 騰訊的朋友圈2018年9月底,騰訊對外宣布,未來20年要擁抱產業互聯網,第三次架構調整隨即拉開序幕,騰訊海納被劃入新組建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體系。 與物業公司或地產公司合作是騰訊在智慧社區領域的一個方向,章顯說,起步時目標客戶更多定位在中小型物業上,小物業公司對信息化訴求更為強烈。 騰訊海納也會與頭部物業公司合作,比如,碧桂園借助騰訊云、AI、大數據、安全體系及開放能力,打造一套基于視頻監控的智能安防監控云平臺體系。 諸如萬科物業這類自身已經具備足夠能力搭建智慧社區平臺的大型物業公司,章顯表示,雙方之間也還是有一些機會可以合作的。 區別于傳統物業公司,騰訊海納扮演的角色相當于為物業公司或地產公司提供一個微信端入口,這個入口以小程序或公眾號的形式呈現,同時提供工具箱。 但這些小程序或公眾號歸根結底還是屬于物業公司本身,最終衍生出來的所有大數據,無論是歸屬,還是運營決定權也掌握在物業公司手里。 如若進一步下沉到具體的應用產品上,騰訊海納所構建的“朋友圈”更為廣泛。章顯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我們所有應用都愿意和外面合作,只要它做得比我們好。” 構建開放性“朋友圈”的意義在于,智慧社區生態太大,每個專業公司難以將整個平臺打包,一些細分領域只有在深入場景,合作雙方結合能力后,才能進一步深化應用層產品,應用與應用之間通過底層技術結合實現跨越。 比如,以往門禁與快遞之間互不關聯,業主回家后才發現還有快遞忘記拿。如今,憑借底層技術可以完美解決門禁與快遞之間的互通有無。 進入產業互聯網生態的契機,讓騰訊海納在外部尋求到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在內部可以基于現有資源打通基于云計算、AI的能力。截至目前,騰訊海納已經在全國發展26家運營合作伙伴。 入局者之爭騰訊選擇涉足智慧社區并非偶然。 房地產調控之后,在預售許可證增加的一系列對房屋交付品質提出更高要求,迫使開發商尋找新的出路——智慧社區。 騰訊是智慧社區領域的入局者之一,物業公司等合作伙伴,實際業務中可能站到騰訊的對立面,尤其是萬科物業、彩生活等背靠開發商的大公司,自身擁有構建平臺的能力,相比騰訊,他們更能輕松通過物業管理模式切入智慧社區領域”。 孫嘉告訴經濟觀察報,萬科科技的目標是與同行一起打造一個面向全行業開放的數據平臺,不至于每一家開發商都需要自建一個科技公司,而是可以一起運用開放平臺。 這意味著,騰訊與這些物業公司不可避免要“狹路相逢”。章顯在回應經濟觀察報時提到,頭部物業公司其實也希望將自身管理能力通過信息化平臺輸出,但中小型物業公司還是有些擔心。“如果今天萬科說要做一個數據中臺,其他物業公司肯定還是挺擔心的。” 在這個無形的戰場上,騰訊的獨特之處在于本身既不是地產或物業企業。“我們幫助物業企業更好地服務用戶,我們也愿意和物業企業加深合作。因為騰訊不做物業,物業公司也不用擔心風險。”章顯表示。 開元物業總經理謝建軍說,在挑選合作伙伴的時候也有過這方面的擔憂,大部分物業企業都與同行有相應的隔離,這是普遍存在的。 事實上,物業企業與騰訊的合作,相當于一個平臺與另一個平臺的合作,兩者優勢各有差異——物業企業的優勢是地推能力,即現場服務能力;騰訊更擅長技術和平臺資源整合。 以騰訊與開元物業的合作為例,開元物業看重的是騰訊區的創新能力,而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利用騰訊大數據,通過客戶畫像等分析能力,進行用戶畫像、用戶標簽的打造。 謝建軍表示,這有助于提升物業公司精細化服務能力,一是在整個園區的治理管理上,能夠節省成本,提升標準化;二是挖掘物業管理服務中更深層次的需求,孵化一些新的服務內容,同時還能在騰訊的配合、支持下把服務產品共同研發出來。 盈利“持久戰”互聯網拋出的橄欖枝,物業公司愿意接棒,背后還有高昂人力成本和創新盈利點驅動。“我們在做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應用的過程中,已經在人力資源管理和財務管理兩部分節省了很多管理成本,嘗到了數字科技管理帶來的甜頭,這是節流。”謝建軍說,聚焦到開源層面上,新的家庭服務后期可以在銷售平臺上分成、提點。 從盈利實現期限來看,物業公司在互聯網的嘗試確實是一場“持久戰”。 開元物業與騰訊合作第一階段期限為5年,將所有客戶和員工歸類,根據分類,開元物業找出更精細化的服務點,點對點進行服務獲取價值。 在合作初期,開元物業面臨虧錢風險。一方面,雙方還處于數據收集和整理階段,當數據達到一定數量才會產生效益;“比如我們正在對員工人數、年齡數、學歷等細節進行數字化梳理,進而進行針對性的管理,產生的價值和效率都是在后面。”謝建軍提到。 另一方面,當前物業企業利潤率基本在10%,更高也就20%左右。開元物業每年利潤率大約20%-30%,費用會投入到研發費用中,因此盈利空間出現下降。 謝建軍稱,未來盈利點首先體現在降低人力成本上,人力成本在營收中的占比60%-70%之間,技術投入占比不到10%。伴隨著智慧社區覆蓋增強,未來人力投入會減少,占比預計會控制在30%以下;而技術投入的占比可能會超過50%。 以開元物業上線的一套收銀管理軟件為例,原本300個財務人員管理300個小區,這套軟件落地之后實現線上繳費,如今只要100個財務人員就可以管理同等數量的社區。 另一個盈利點在增值服務中產生,開元物業的兩個養老機構,今年產值差不多3000多萬。針對性梳理出各類需求,每一個需求都將產生一定的消費點。謝建軍說,這些消費點看上去很小,要建立客戶的認同感也非常難,但積少成多后都能盈利。“物業管理只能作為平臺,不能作為真正的盈利點,真正的盈利一定是滲透到家庭里去,就是個人消費。”他表示。沈陽物業公司 |